+-
何弘《茶与瓦》

  茶与瓦

  何 弘

  有一个喝茶的地方,叫瓦库。在二三十年前并由此上溯至秦汉及其以前,说到“瓦库”,没人会把它与喝茶联系起来,几乎所有人想到的可能都是“放瓦的仓库”;然而今天,在现代化的都市里,说到“瓦库”,几乎没人会再想到“放瓦的仓库”,而会自然把它看成一个富有文化意味的古雅之所。

  人最基本的需求,无非衣食住行。住,在当今中国的都市,仍然是一件让很多人纠结的事。只是现在渴望拥有属于自己住房的蜗居一族、合租一族在说到自己无房的状况时,已不会再用“上无片瓦”来形容。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,除少数窑洞、竹楼、茅屋等非主流建筑的居住者之外,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居所总是离不开瓦的。公元2009年,文物普查人员在陕西宝鸡陈仓区桥镇遗址采集到板瓦一片、筒瓦三片、槽型瓦两片。这些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瓦,比此前所发现最早的瓦即3000年前西周早期的周原地区的瓦又早了1000多年。由此可见,在人类开始过上居有定所的生活以后,瓦就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但是现在,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,瓦早已不是居住生存的必需品,而仅仅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。于是,瓦也就成为一种正在消失的历史记忆。

  今天再说起瓦,我们会想到小时候曾居住过的长满瓦松的旧房,想到古镇富有文化气息的老建筑,想到散落在文化遗址上的破碎瓦片,也许还会想到一个词——秦砖汉瓦。当瓦成为历史记忆的时候,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文化符号。无论如何,它已不再与生活息息相关,而与记忆、经验、历史、文化联系密切。

  茶的情形与瓦类似。中国有句老话:“人生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”可见茶原本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。

  茶的原产地就在中国,使用的历史有数千年之久。《神农本草》中说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”陆羽在《茶经》中也说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,闻于鲁周公。”神农生活的时代距今大约有五千年,那时中国的先民已经发现和利用茶叶了。不过在当时,茶的食用和今天的泡茶而饮还是有很大不同的。茶的食用是从咀嚼茶树的鲜叶,逐步发展到生煮羹饮的。

  今天,茶在很多人那里,已被可乐和各种碳酸饮料取代,能够坐下来的人已然很少,而坐下来的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会小口啜着咖啡轻声交谈。与三两知己或一人独坐慢慢品茶,在很多人眼里,已成为一种恋旧的雅兴。总之,和瓦一样,茶也不再与生活息息相关,而更多与传统、与文化相关。

  茶水茶水,茶总是离不开水的。瓦的情形又何尝不是如此。泥土在水的浸润下,经过反复的揉,反复的和,有了黏性,有了柔性,被赋予形象;然后,在火的烧炼中,如凤凰涅槃,有了新的生命,有了坚强的刚性;最后,再有水的滋润,火气被袪除,有了新的颜色,变得沉稳而富有内涵。因而,瓦的生命同样来自火的洗礼和水的滋润。

  茶、瓦,看来是如此的不同,细品却又有着如此相同的内涵。其实,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。正如我们的人生,没有水与火的洗礼、历练,哪有丰厚的意味。

  于是,坐在瓦库里喝茶,就喝出了别样的味道,在此品味的岂止是茶,岂止是瓦,其实就是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