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巴蜀中学校
2022-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
高考适应性月考卷
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写作。
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“度”,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,多了少了都不好。所以说万事万物须讲“度”,率性而为不可取,急于求成事不成。心慌难择路,欲速则不达。过分之事,虽有利而不为;分内之事,虽无利而为之。
然而,生活中,如果我们处处死守着某个“度”,时时依“度”而行,照“度”而为,那又未免僵化、死板。仔细想想,为人也好、处事也罢,为生活、为事业,哪有什么真正的“度”?人们所谓的“度”,不过是一种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,应该予以破除。
针对上述说法,请写一篇文章,谈谈你对“度”的理解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立意】
审题:
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由两段转折关系的文字组成。第一段文字,强调了讲究“度”的重要性。第一句话指出度的内涵是“过犹不及”“多了少了都不好”,第二、三两句话指出不讲究“度”的后果,第四句话从所做之事的性质的角度解读如何把握“度”。第二段文字,强调不要处处死守某个“度”。第一句话指出死守某个“度”会僵化死板,第二句话指出没有真正的“度”,第三句话指出“度”是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,应破除。
材料的主旨是我们要讲究“度”,但又不能处处死守某个“度”,可见材料对于“度”的理解本身就具有辩证性,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。“度”的含义极为丰富,这里指的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(尺子),无论是为人处事,还是在生活事业上,凡事都要适可而止,做事要恰到好处,切忌过犹不及。但实际上“度”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,它需要视情况、场合、对象、事情的性质而定,情形不同,“度”的标准也不同。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视情况而灵活应变,同时又能理智处理各种事情,力争做到恰到好处,适可而止。如果我们如刻舟求剑、守株待兔般地死守着某个标准(“度”),那么最终只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,让我们做事变得僵化死板,不知变通。这样的“度”必须予以破除,否则于人于事均无益。
从“谈谈你对‘度’的理解”可知,文体主要倾向于议论文,考生可以以辩证思维,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谈凡事应该讲究“度”,但遇事又不能死守某个“度”。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“度”,为什么要讲究“度”,如何打破“度”等。观点要明确,脉络要清晰。
立意:
1.凡事要讲究“度”。
2.人生有尺,做人有“度”。
3.固守某个“度”,反而过犹不及。
4.“度”无标准,恰到好处即为“度”。
今日发货 | 高考语文想135+,就看这几本语文书!
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
2022-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
开学检测语文试题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作文。
“上”者上进, “止”者知止, “正”者守正。“上”“止”“正”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,包含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;这三个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、处友、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,深蕴待人处事之道。
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: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: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
掬上进知止,向守正价值
【审题立意】
审题:
这是一道图画+引语式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由一幅图和两段文字组成。图片内容为楷体“上、止、正”,这三个字仅差一个笔画,却有迥异的含义。材料在理解上难度不大,因为第一段文字很明确地指出了三个字的意义——“上”者上进,“止”者知止,“正”者守正。
这三个字里面包含有人生哲学和生命智慧,在审题时,需要把这三个字里面的内涵揭示出来。
“上”者,上进,保持一颗上进心,对所认定目标执着追求。“止”者,知止,适可而止,当止则止,自己给自己“叫停”,懂得节制欲望、控制本能。《增广贤文》有云:“知止常止,终身不耻。”“正”者,守正,心有正气,胸有信念,人以正气立,事行正道远。无论是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慷慨献身,还是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持身守洁。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,给社会以光明。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,所谓“见利不亏其义,见死不更其守”。正气凛然不失节,邪气就会让路;正义昭彰不退缩,黑暗不驱而散。
从要求上来看,“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”,写作时需要结合青年成长与发展来谈。适合写成论述类的文章,可以安排成并列式的结构形式——“求学、交友、从业”,每个具体的生活实践,或者说人生的成长历程,都对应一个字:“求学”时重在“上进”;“交友”时重在“知止”;“从业”时重在“守正”。考生在写作时,三个字要平均用力,不能只写一个或两个。论证时要结合具体人物事例论证,当然也可以采用引证法或者正反对比论证等手法,力求做到论证充分有力。
立意:
1.上进知行止,守正抱初心。
2.守三字箴言,做有为青年。
3.青年人当上进知止。
贵州省贵阳市
2022-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
开学联合检测语文试题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。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。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,说:“这是一条好狗呀!”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,狗却不去捉老鼠。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。这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:“这是只好狗,它的志向在于獐、麋、鹿这类野兽,不是老鼠。想让它捉老鼠的话,就捆绑住它的后腿。”后来,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,这狗才捉得老鼠。
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,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?请结合材料,联系现实,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,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
识人是基础,用人是根本
【审题立意】
审题:
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。
本则材料出自《吕氏春秋·士容论》“缚狗捕鼠”的寓言故事。把一条能捕捉獐、麇、豕、鹿的好狗,捆住腿脚去捉老鼠,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。所以作者写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统治者,人尽其材,物尽其用!
对我们今天而言,这则故事同样意味深长。审题时可以从善于识别狗的人和狗本身出发,找到与我们现代生活相关的隐含信息。如从善于识别狗的人的角度而言,他有擅识狗这项本领,且能尽心尽力地为邻居找一条好狗,这固然值得赞赏。但邻居委托他找的只是一条能抓老鼠的狗而已,他却没有尊重邻居的诉求,不仅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一条狗,而且找到的狗好几年也不捉老鼠,不能满足邻居的愿望。从这一角度而言,这说明我们在与人交往、替人办事时,不能恃才自矜。生活中,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包括我,也包括你和他,所以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,要学会换位思考。从狗的角度来说,我们的思考应着重针对这条好狗的遭遇。它有捉獐、麋、鹿这类野兽的志向和能力,却不能遇到一个真正赏识它让它发挥才能的伯乐(善于识狗的人不能让它到一个得以真正发挥才能的地方,而邻居也不能认识到它的实际能力),以至于被缚上双腿去捉鼠。这告诉我们,要准确识别他人的实际才能,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地方去;或当才能不被发现时,不能消极躲避,要努力展现自己等。
试题要求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。所以写作时,不能仅仅是对故事进行解释或补充,而是要找准立意点,如尊重用户需求、善于识人和用人、勇于展现自己的过人才能等。在此基础上,作文就不止步于材料本身了,而是借助材料引出论点,然后引用其他相关的例子来充分论证自己想要阐述的道理。
立意:
1.天才应处于合适位置,才能成为天才。
2.尊重对方的诉求,而非为己自满。
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中学
2022-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
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“嫦娥奔月”、屈原“天问”,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。观天象,制历法,研制浑天仪,身绑“火箭”飞向天空,中国古代科学家孜孜探索浩渺宇宙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“飞天揽月”的探索从未间断:20世纪50年代,现代航天事业艰难起步;20世纪70年代,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飞上太空;今天,“嫦娥”系列将“玉兔”送上月球,带回珍贵的月壤;“天问一号”携“祝融号”火星车飞过广袤的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……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探索,攻坚克难,不断超越,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。
假如你将作为振华中学的学生代表,参加电视台举办的以“中国航天精神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,请结合上述材料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,
要求: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;切合身份,贴合背景;符合文体特征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。
探索未知,挑战自我
亲爱的老师们、同学们:
【审题立意】
审题:
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记述了从“嫦娥奔月”到“天问一号”,中国人对宇宙太空“求索”的历史。无论是神话传说,还是航天重器的研制,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求索的航天精神。由此可知,材料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:第一,中华民族先民对宇宙的探索,历经千年的探索诗中寄托了先民对宇宙的思考、人定胜天的梦想;第二,现代航天人的探索奋斗,这一阶段的探索奋斗既有科技进步的力量,也依然有科技工作者们孜孜以求、默默奉献的精神;由此,得出第三点——航天精神的内涵,即“接力探索,攻坚克难,不断超越”。
试题要求进行以“中国航天精神”为主题的演讲,因此写作时要对“航天精神”的内涵有所解读,可以列举具体的人、团队的事迹,来展现何为“航天精神”;其次,要写出“航天精神”在当今时代、在我们中国的重要作用,体现“航天精神”的继承和发展;然后可以由“航天”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,表明这样的“精神”在我们今天的中国还有很多;最后要体现青年人的感悟,青年当继承并发扬这样的“航天精神”,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当然,行文应立足航天精神,但不局限于航天领域,可由航天精神拓展到其他领域,如抗美援朝精神等,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,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探索、奋斗、超越的精神风貌。所以行文必须写出对“航天精神”的思考,完全不提航天精神不符合要求;行文仅仅写“航天精神”,没有拓展到其他方面,也未联系当今青年,同样不符合要求。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。
立意:
1.凌空飞天征寰宇,我辈正是少年时。
2.让“航天精神”照亮复兴征程。
3. 响应航天精神感召,我辈砥砺前行。
广东省五校普通高中联合体
2022~2023学年
高三8月综合能力检测
阅读下面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名篇名作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。然而这些名篇名作从不同视角出发也有不同的看法。好比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既有“中国封建百科全书”之称,但也有读者从元妃省亲等细节指出这是一本鬼神恐怖之著;并且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也有类似的说法……
作为新时代青少年,你对这种新视角有何看法。请你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体现与思考。
要求:思想健康,内容充实;文体特征明显(符合书信体要求);语言流畅,书写清晰;字数不少于800字;不许透露真实信息。
多角度解读名著,勿舍本逐末
【审题立意】
审题:
这是一则引语类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由三句话组成。第一句话指出了名篇名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;第二句话运用转折语气指出对名篇名作审视的角度不同,看法也会不同;第三句话列举了两个典型的事例:对《红楼梦》和《桃花源记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。
题目要求考生阐述“对这种新视角有何看法”,考查的是思辨能力。正所谓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”,一部作品完成以后,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属于作者,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,解读的结果是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名作名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,包含着许多人类社会恒久不变的智慧和价值,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可以穿越千年仍不褪本色,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在其中找到与当代价值观相契合的精华,可谓历久弥新。所以,我们欣赏名作名篇,从不同的视角寻幽探胜,汲取营养,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。但是,如果我们的新视角,只是为了猎奇,或是博人眼球,或是哗众取宠,或是想要与众不同,或是想要独辟蹊径,或是想要获得经济效益,得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结论——诡异的、荒诞的、惊悚的、实用的、牵强附会的,乍一看让人耳目一新,但实际上却背离了作者创作的本意和作品主旨的主要方向,把一部经典的作品解读成了低俗之作,与己与人并无营养可言,甚至会影响到人们对这部作品的感情,这样的新视角也是不可取的。因为这样是对经典的亵渎,只会毁了经典。
文体是议论文,考生首先可以在文中亮明自己对新视角的看法(认可/不认可/辩证看待),然后根据自己的中心论点运用层进式结构分析这些新视角是怎样的,在现实社会里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(用欣赏的眼光看,可以谈谈如何利用新思维、新角度解读古典文学名著现代价值,以批判的眼光看,可以谈谈对古典文学名著的断界解读的功利思想),我们应该如何对待。观点要明确,脉络要清晰。
立意:
1.解读经典,不可舍本逐末。
2.运用新视角,汲取新营养。
3.针对解读经典的新视角,应该慎思之,明辨之。
河南省名校联盟
2022~2023学年
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篮球比赛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:在比赛关键时刻或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,教练常常通过“叫暂停”布置针对性战术,或者给队员鼓劲加油,以图达到扭转态势、改变局势甚至奠定胜势的目的。
同篮球比赛一样,很多事情随着事态的发展,势态会有变化,过程会有起伏,需要适时按下“暂停键”,及时作出调整,有效进行调节。
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?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静中待发,止中寻路
【审题立意】
审题:
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由篮球比赛中的“叫暂停”引发人生思考。在发展态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,按下“暂停键”,及时止损、扭转发展态势,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。发展态势可以分为外在态势和内在态势。外在态势即看得见的、可以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情势;内在态势是指个人思想的变化,即一个人思想、人生理念、价值追求被扭曲,发生了不利于自己的完美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的情况。无论哪种发展态势,感觉到了问题,及时按下“暂停键”,积极思考,做出调整和改变,就可能出现向好的发展趋势,或出现好的发展结果。
写作时可以思考何时应该按下暂停键,按下暂停键之后改怎么做,按下暂停键有哪些意义。也可以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,以层进式结构思考按下暂停键的必要性。如果写议论文,还可以考虑运用例证、正反对比论证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充分论证论点,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。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,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,描写按下暂停键之前自己的焦虑,失败的打击巨大,心态浮躁;再写通过某人的指导懂得了按下暂停键,写自己心态的变化,视角的转换让自己看到了之前存在的诸多问题;最后问题得以解决,自己懂得了按下暂停键的意义。
立意:
1. 适时“暂停”,不失为一一种人生智慧。
2. “暂停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。
3. 驻足总结得失,方能走得更远。
主编:肖文
责编:张剑 校对:吴峰
文章来源:内容来源于语文周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