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作指导】
关于《开学第一课》观后感首先需要你认真的地去观看这部影片,在观看的过程中你同样可以把你觉得特别的地方记录下来。在阅读前你可以对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提出很多疑问,比如影片里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,比如梦想,比如爱,比如幸福,再如生命生活抑或者人生。一部电影的主题可能是多样的,可涵盖的内容可能会是多种,因而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最擅长最熟悉的角度去表达和呈现。如题目“开学第一课”一般,从你的观后感里一定要让阅卷老师看到这本书对你起到的教育作用,让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。
观后感一
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课,晚饭后我观看了中央卫视的节目——《开学第一课》,让我自己在家中上了最为深刻的一课,学会了爱、孝、礼等优良传统美德。
本次的主题是“父母教会我”。在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以后,我的内心被深深的触动了。秦勇原本是摇滚乐队的主场,在生下一名男孩并被查出患有严重的感应失调后,还是耐心的教儿子系鞋带、骑自行车、游戏、学英语……儿子仅系鞋带这一简单的动作,需要付出比常人百倍千倍的精力与时间。秦勇用自己的爱,教会儿子许多。容祖儿也分享说自己小时候很调皮,下雨天喜欢踩水花溅在路人身上,看到路人狼狈的样子觉得很开心。妈妈教育他们要替别人着想,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,别人会加倍报答给你。
父母在生活中处处关心、呵护、宽容我们,父母的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爱。父母教会我们从生活中的握筷、书写、计算等及做人的道理。父母一直严以律己,言传身教,尽所能的把他们所知道的各种知识、待人处事的方法交给我们。父母的关心、呵护、宽容,便是父母的爱。这种无微不至的爱,在我们生病的时候陪伴,遇到难题的时候辅导,失败无助的鼓励,人性叛逆时的耐心……
观看完节目我更加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,我也会多与爸爸妈妈沟通,不打扰他们工作、休息、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,劳累时慰问他们,好好学习报答爸爸妈妈的父母心。
这节课教会我许多,这是我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节课。要爱自己,爱他人,爱生活,孝敬父母,礼貌待人,讲究文明礼仪。我以后一定要好好遵守,做一个:
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!
观后感二
今天,我满怀着兴奋与激动之情,观看了cctv1台播出的《开学第一课》,看完后深有感触,原本兴奋的心情,顿时换成了一种感动和敬佩。
第一堂课的主题为“孝”。孝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基础,意味着子女对长辈的支撑和支持。根据郑渊洁叔叔讲述的他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些生活故事,让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了“孝”字,生动、幽默,又富有哲理。杜甫曾有云: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现在细想之下,便也通过一则故事达到这样的效果了。俗话说:“百善孝为先。”不要等到失去了,不复再拥有时再感到追悔莫及。儿子趁父亲身体还硬朗,有空闲便带父亲去旅行,六年,十万公里的行程,便可知艰辛与否。王琤亮也富有感情地为了我们演唱了《时间都去哪儿》。父母为我们操劳一世,我们更应去孝顺他们。正如《礼记》所述:孝,乐其心,不为其志。孝道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让我们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做起。
第二堂课的主题为“爱”。爱是由内而外发出的真挚感情,爱就是陪伴,呵护与成长。一首歌曲,表达了昔日摇滚明星,今日平凡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意。让我们明白了,人无法决定你生下来的命运,却可以改变未来的生活。爱让我们学会感恩和付出。爱自己,爱他人,爱生活。
第三堂课的主题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,它便是“礼”。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,自古以来便是“礼仪之邦”。“礼是立身之本”,这句话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,通过容祖儿的讲述,让我们学会了不少礼仪:吃饭不浪费;等长辈入座之后再坐下;待人谦和、礼貌;先考虑别人感受再顾自已等等。再通过一个小游戏,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,不随手乱扔垃圾,听从指挥员的指挥……。总之,文明礼貌一点一滴,一言一行;文明礼貌要从现在开始,从小事做起。
最后一堂课,主题为“自强”。有一句古话说的好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,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从那群武艺班大哥哥、大姐姐们的身上,我们学到了,遇到困难,我们要勇敢坚强地去面对,困难才会迎刃而解。但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吗?正因“自强不息”才得以“厚德载物”。
《开学第一课》在精彩的武术表演之中结束了。我默默的关掉电视,陷入了沉思当中…“孝”、“爱”、“礼”、“强”,中华民族将会永远生生不息。
观后感四
2015年《开学第一课》讲的是父母的教育。父母情如和煦春晖,温柔地照耀我们成长,父母情如涓涓溪流,守护着我们无怨无悔。“开学第一课”节目中,郑渊洁、容祖儿、秦勇等都以身边一些看似细小的事,向大家传递出父母爱之伟大和深沉。我想起我的父母,他们对我的教育又何曾不是春风化雨,伟大而深沉呢!
启蒙我们的有很多人,如:周边的朋友、校园里的老师。我们像刚探出头的嫩芽,需要园丁的精心照料。而老师便是其中的园丁之一,可是除了老师们,还有两个人的对我们的人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他们就是我们的——父母。
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,因为从我们一出生开始,父母不仅是父母,还是我们生活的导师。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。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,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,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。
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截然不同,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严厉,无时无刻管着孩子,不给一点自由的空间,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培养出十分内向的孩子,不然就是不敢去想象的孩子;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宠爱,这样就渐渐的变成了溺爱,如果像这样的娇生惯养,一定会培养出许多坏习惯,孩子变得说一不二,想怎样就怎样,如果有一天独自走上社会,有谁会满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?但是如果这两种巧妙的结合,各取一点、融合其中,就会变成一个完美的教育方式,而我家就是这样的。
妈妈,用“严母”这个词来代替,再好不过了。她对我的学习、生活等等的一系列东西要求都很严格。平常还经常让我多看课外书。当时的我还不懂这其中的道理,只知道一味埋怨,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;爸爸,用“慈父”这个词来代替,再好不过了。他平常对我无微不至,每天都会询问我开心吗?为什么开心?同时他会抓住我的每一个一点进行表扬与激励,使我更有上进心,更加渴望进步!
妈妈的教育,犹如山一样,表面只是静静的,可在背地里,她无数次的在鼓励我,通过其他的方法,以前,我没能体会到这种教育的方式,可现如今,我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在狂风中依然稳定而沉着的方法;爸爸的教育,犹如水一样,每次都能给我巨大的正能量和向前冲的动力,让我无时无刻都充满信心。他们经常告诉我,做事要小心谨慎、做人要诚实、不可以说谎、要学会宽容、友善、学会尊老爱幼,懂得知恩图报、知道无功不受禄……虽然有时候听到这已经重复几百遍的话觉得很烦,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?以前的我总很天真的认为,父母照顾自己的儿女是很应该的,在普通的事。现在坐下静静想想,这是一种十分伟大的精神,这也许是一种责任,一种对孩子的爱,不容置疑。
父母的教育决定了我的一生,我们要去虚心接受这份有时让我们很烦的东西——教育。
观后感五
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源。常存仁孝心,则天下凡不可为者,皆不忍为,所以孝居百行之先;一起邪淫念,则生平极不欲为者,皆不难为。
如今的社会,“孝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,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,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?还是人性消失了?还是人太懒惰了?古时有二十四孝,广为流传,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?
如今的社会,有很多的人,家里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好好去服侍,却在父母死后,高调的举行追悼会,以为做了这些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个孝子吗?还有这些人,对自己的父母不是骂就是打,甚至几十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,也不回家看看,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,而自己变成城市里的人了,觉得在农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,还有的娶了媳妇之后,听媳妇对自己的父母说三道四的,从而慢慢厌恶自己的父母。
那么想想问问这些人,你们如果没有父母给你们生命,你们有这样成就的就会吗?换个角度来说,你们有孩子吗?如果你们老了,你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对你们,对你们就像陌生人一样,对你们就像瘟神一样,你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想?
古训云:“万恶淫为首,百善孝为先”。为什么古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,孝道是第一位的呢?自古以来,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,子女孝敬父母,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。
孔子曰:“孝,德之本也”。只有孝敬父母的人,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、高尚的人。
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,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,是后天教化的结果,固然在人的天性中,人人皆知父母辛劳,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,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,使之生根、发芽、成长、坚固,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,不知不觉中,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,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;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,因无人教无人提醒,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,乃渐渐遗忘于脑后,最后则渺然无知矣。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,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,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,岂非是缘木而求鱼!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,从娃娃抓起,这是最关键的,也最容易见成效。